bg-pic-top

首頁 > 法語集 > 釋明靄法師_風雨中的寧靜_第五單元法乳深恩

釋明靄法師_風雨中的寧靜_第五單元法乳深恩

第五單元、法乳深恩──無名比丘
末學曾在圓光求學期間,有緣認識了一位無名比丘,
他是一位老實的修行人,老人家非常的慈悲,他曾教育我
勉勵著我修學佛法首當要先學吃苦。而那個苦並非外在所
生起的苦惱,它反而是從內心深處所激起的極大苦聚。只
有禪修唯一秘訣才能體證佛法所說的無常,無常故苦,苦
即無我、無我所的實相道。

因為無常所生起的大苦聚。要離苦、斷苦首當要斷五
蓋,然而五蓋為無明所生,要完全斷苦則必須要斷無明,
無明為愛所生,唯有禪修能斷除那份執著心。這是無名比
丘給末學的開示,他曾慎重的告訴我說:「威儀即佛法」
這句話在我心中燃燒出無窮盡的修行力量。

只有心的清淨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如來正法從來不
計較出身的尊貴與否,何況有無窮盡的生命力,為法忘軀
的求學者。為法而來於一念間精進不退,於剎那間證入佛
性,於無所住得生淨土,於無所求得入實相。慈悲的老人
曾教育我說:讓人一步天地寛,在生活中學會了忍辱,就
會減少許多人生的煩惱與痛苦。修道在很多時候覺得力量
不足,往往是缺乏必要的能力,只要有精進的勇氣,就會
有無限的力量支持著修道人。老人家教育我,要學佛就要
完全放下心中的那份執取心,把心中的那份有所得之心放
下,才能完全吸收全部的佛法智慧。

無名比丘曾云:「世間華縵飾其身,不如戒定嚴心
志,若問最上究竟樂,孤僧足下踏雪泥。」這說明世間充
斥著欲望誘惑,若在修道上一不留心將會陷入莫大的困
境,即使終日誦讀禪經,也未必能尋得那份清涼的寂靜狀
態。感恩無名比丘對弟子的用心,弟子與明師相聚期間,
總感收獲良多,願正念相續成就道業,方能回報您老人家
的慈悲教化。

無名比丘曾說:上根者以求大菩提而出家,中根者以
厭離心而出家,下根者以求人天福報而出家。信為欲所
依,欲為勤所依,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道,此信為正
見,此欲為善法,此勤正精進,出世乃不為世情所染不為
六情所動。入世乃出污泥而不染,外捨財色空於相,內捨
煩惱方能證實智,是則名為真齋戒。


無名比丘的用心良苦,他是一位明師指引著學子明見
真理,體證佛陀的教法,為法而來精進起修,在諸多善知
識的教法都不盡相同,我曾用心深思無名比丘所說的話,
體會到在經卷梵唱中暮鼓晨鐘裡得到真正的平靜,因苦而
獲得清涼自在的人生。修行佛法不論在家出家,只要依於
正信、正見不斷的精進勤學,都可以達到滅苦後所獲得的
解脫。

海面開濶與心地寛廣道理是一樣的,要成大事就要持
有一份即使千難萬難亦百折不撓的精神,修學佛法我不懂
什麼是接受考驗,但我只知道為成就大菩道絕不能半途而
癈。末學曾經暗地裡發願,若能有機緣願將身心奉獻於禪
堂,建設一處培育僧人體證無名比丘所教示,那所為離苦
之道的禪法所開導的禪堂行儀。

我一心想學習無名比丘之德行,卻一點也沒有學到,
末學雖不會創造因緣,只待因緣會遇之時,為佛法久住世
間,盡一份綿薄之力,這才是最好的報效法乳之恩,最為
上等之禮。但願有生之年能將此禪修之道,默默照亮眾
生,一盞無盡燈照亮人間的菩薩,將無窮的光明住世利益
人天。

無名比丘您老人家慈悲的心,您曾在清晨時分,牽著
我的手進入禪堂,教導著我端身正坐的道理,只管打坐。
那是一本無言的教科書,那是最深最令人振奮的教育方
法。您老人家亦曾在黃昏時刻陪伴著我,慢步於田野小徑
中,垂聽那鳥語花香的神秘故事。更不惜辛苦的在深夜
裡,提醒著我要提起正念,不忘初心。有時您老人家還帶
著我一起去爬山,慢行於山頂上,欣賞那大自然所展現的
傲世之美。有時候無名比丘您老人家也會伴隨著我到海
邊,一步步遊行於沙灘上,傾聽那海浪所彈奏的梵音海潮
音。猶記得您曾再三的叮嚀著我天氣再熱就往那熱的地方
去,天氣再冷就往那冷的地方去,其實您是在指引著我煩
惱的生起處,那亦是菩提生起的開始,不要畏懼煩惱,反
而要面對煩惱,進而才能降伏煩惱,轉煩惱為菩提的大智
慧,那就是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的大力用,如是修行,必定
能成就大菩提道。

慈悲的老人家您彷彿在告訴我人生的智慧,人生就像
風雨一般變化無常,寧靜的心就像修行佛法所獲得智慧的
那份清涼地,風雨中的寧靜就是人生的智慧。感恩您慈悲
的無名比丘,您讓我了解到人生的生命價值,就在於燃燒
自己照亮別人。末學有如此之福報親近明師,是我這一生
在修行過程中,最大最大的受用。如果把一些修行的理
念,融入在這平常心當中,就不難理解無名比丘的大悲菩
提心。

您老人家為末學道出煩惱生處即是菩提生的無限智
慧,您總是以那麼慈悲的笑容告訴著我,不容輕視了在生
活中的每一個環節,它們都是體現佛法的最佳代言人。在
這世上是您帶領著我朝向前進那清涼自在的人生,這份緣
非寸筆之心所能言盡心意。無名比丘的修學之道全是在日
常生活的尋常處,點點滴滴流露出種種不尋常的智慧,這
就是那平常心是道的最佳詮釋。

古人要學習師長的學問和德行,每每都與師長生活住
在一起,從日常生活中開始學習師長的言行舉止,長久下
來師長看起來好像沒教什麼,但是卻已經學到不少的修學
之道。但是,要能在師長身邊耐心學習的,卻能有幾個人
呢?能發心修行的人很多,但能老老實實安於本份修學的
反而不多,因為大多數人想很快的就和別人有不一樣的成
就。

平常心之道,就只因它太平凡了而無法去接受,所以
就出現很多宗教亂象,求神通的者眾。因此,不願下苦功
夫,願力不堅實,就半途而癈,這樣是無法成就道業。修
行要落實在日常生活中,每天舉手投足都要使自己用心的
洞察世間生滅的現象,悟此之道用意就是要你念茲在茲,
來照顧自己的心念,這就是平常心是道的本意。

後學在無名比丘的教化之下,深深體會到,解脫是佛
教徒修行實踐佛法的共同目標,佛法本來就是著重於自覺
覺他的實踐。這些年來,於佛學教育的學程中,也逐漸的
了解到佛學教育的重要性。尤其身為佛教法師的當代僧青
年,應當負起佛學教育之重任。

台灣當代僧青年,因社會環境與時代發展的因素,其
教育水平一直向上提昇。因此,教育已然是現代人追求知
識的方法之一。


培養佛教僧青年專心於禪修的體悟,那麼所要學習的
環境也就相對的重要,找一處閒靜處修習靜坐,安住於心
性的調伏,修習禪法,熟悉教義並實踐之。當代僧青年法
師要養成有良好互動的關係,更能關懷佛教在信眾中所反
應的現況。從現實的環境中,有能力提供佛教的弘化活
動,提昇學佛者的宗教情操。

堅持修行的理念,不能為了個人之名利等等的利誘而
迷失出家人的正業。其實這樣就足以成為我們現代佛教青
年學子所要學習的對象。目前台灣佛教的現況,我們是難
以改變的,唯有從自己的道風中去培養,佛法的永續才能
長遠的流傳,進而能達到自利利他的正覺境地,否則還是
一味的向外境染緣,不能自已。
平常心是一份勇猛不退卻的心,用恆心,持續完成一
件事情,用耐心,不厭倦難為之事,克盡職責的完成,這
都是為修行做最長遠的奮鬥、努力,因為能用耐煩、恆常
不斷的心修學佛法,就可以承擔修行人應有的責任。修
行,所累積的福德智慧都是自己的,沒有人可以代替。拿
生死來說,至親之人也無法幫得上忙,師長的修行再高,
也只能當我們指導的明燈,但他並不能夠保證每位學人的
修行,也不能保證一定會使學人都成就。

把道心,活用在於生活當中,若無法將每一件事情,
洞察清楚,修行要很認真切實,走到哪裡都是一樣,而沒
有真心在道業上下工夫,若沒一點毅力、耐煩,發殷勤懇
切之心,修學之路也是很難持之以恆的。

無名比丘曾云:「我獨無侶法為伴,卻視生死如遊
戲,野鳥行空歸何處?孤僧何患得與失。」出家人本來就
是身孤道不孤,如此脫俗超越的心境,是您一生的寫實。
無名比丘您對弟子的教訓,叮嚀我要把握當下的修道因
緣,不要輕忽自己的能力,發大願心去成就善法因緣。

無名比丘您老人家給予初學弟子的我指引一條明晰之
路,法乳深恩,永世難報。如今要自己面對未來的前程,
感受是如此的深厚,僅能以感恩的心,聊表對無名比丘這
位明師無盡的仰慕與崇敬。

編著者:釋明靄 未經許可 請勿翻印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tele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