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pic-top

首頁 > 法語集 > 釋明靄法師 – 桃園佛教蓮社住持 簡介傳記

釋明靄法師 – 桃園佛教蓮社住持 簡介傳記

釋明靄法師,俗名王照文,台灣屏東人。

畢業於圓光佛學院大學部,圓光佛學研究所。於研究所在學期間就開始任教於圓光佛學院,畢業後曾任職於台北龍山寺弘法師,曾擔任圓光佛學院、桃園學佛行苑、台北慧炬雜誌社、淡水佛學班、桃園念佛會、淡水志蓮念佛會以及桃園佛教蓮社的講師。

現任桃園佛教蓮社住持、台北龍雲寺住持,現行推動台北龍雲寺的重建工程,台北龍雲寺的重建計畫不僅僅是一場建築的更新,更是對佛法的新生和傳承。這個過程凝聚了無數人的心血和努力,是對過去的敬意,也是對未來的期許。讓我們共同期待,在新的龍雲寺中,佛光熠熠,普照大地。

一、生活背景:

小時候我的家庭是一個小康的生活,但是隨著父親的身體狀況不佳,必須到醫院長期接受洗腎的治療。也因此家中生活成為二級貧戶的處境,這也是我要學佛的一大動力的原因,深感人生苦迫,就這樣的為尋找安住,開始熱愛於佛教的共修活動,高中畢業後隔年就入伍服兵役,服兵期間,時常利用休假參加寺院的共修活動,心中對佛法的好樂,一直延續至今。這段共修的期間,心中就生起了出家修行的念頭。隨著服完兵役後,是年八月即入學就讀圓光佛學院大學部求學。出家於民國87年,當時就讀大學部二年級,跟隨台北龍山寺上慧下印法師出家於慈法寺,民國88年受具足戒於屏東車城青龍寺。

二、學佛歷程:

在我出家的時候,很多人問我為什麼要出家,我就回答著說,從小就常跟隨著父親在到醫院接受洗腎,小時候不知為什麼父親時常要到醫院洗腎,國中時才漸漸知道父親的病苦難受,我很想替代父親受苦,卻無法如願的取代之,這時心中深深為這身苦而感到無奈。我年紀雖輕,深感人生的病苦,所以我經常到佛寺圖書館看看經書,尋找解惑的智慧,但是都不能了解經文的意義,因此我一直無法深入體認佛法中的苦、空、無常是什麼意義?佛法告訴我們什麼真理,因此就生起種種的疑惑,當時寺院的師父建議我可以到佛學院讀書,可以了解到更多在世俗上所無法學習的法益。也因此就下定決心,就讀佛學院並實踐出家修行的生涯。

就讀佛學院中,開始親近了善知識,每天和出家法師生活在一起,對於出家的生活也了解到一些,心中對於佛法的體認也稍有認知,因此漸漸的生起出家,為解脫生死的意志,經過家人的同意後,就決定了出家修行的決心,在修學的過程之中,打破以往所認為的佛教是消極的觀念,深深體會到修行是為積極的了解人生生命的實相,現今已出家了,當為法為教而努力的培育資糧成就道業。

三、對於僧涯的期許:

對佛法的認知,感受到有不足之處,深想進入佛學研究所,進一步深造,進而能對佛法的修學理念,確立正見以及修學的方向。佛學僧才是需要培育的,尤其出家僧人必需為正法久住,承擔如來家業,永續佛法慧命。

基於以上的修學動機,進一步我想從大乘佛法的教義上,深入菩薩道的本懷,尤其對中道義理能深入的研究,鞏固修學的理念。在日常生活的習慣思惟中,因為對世間了解的不透徹,所以對一切的對待因緣看成實有的世界,行者假若一味對境求得多方肯定,只有落入相對立的世間流轉罷了,了解這幻有的世界,就不要以習慣性的思惟模式,看待一切因緣的成立,世上無一法是一因一緣孤立而存在的,一切法都因緣和合的假有相,我們會在這個虛擬世界中認為是實有的世界,其實是對一切法的認解不能透視清楚,修行人要有強勁的道風對治一切情境的對立。

在諸法幻現中,實無一法是我們行者所能戀著的,在這一切的因緣果報中,不要太認真計較於任何一件人事物的是非之中,不管任何事情的生起,都有其微妙甚深的因緣,行者又何必執著計較於虛妄的世界呢!把心念安住在道業的增上,提昇自我的覺照力以及洞察的正觀上,用心的把僧格及其道業完成,培養解脫道的資糧。面對著現前社會環境的快速發展,以及高科技的發達,已經取代了以往農業社會,但是佛法的理解與實證,並非高科技所能取而代之的。只有老實一步一腳印,紮實的實踐修理念,才能驗到佛法的深義。

修行人的正業,全都是在戒定慧的實踐工夫,而不是一味盲目的一直往外攀緣,出家學佛當應有脫俗的不凡道風與氣魄,這才是出家人應有的僧格表現。希望在未來的修學展望中,能提昇佛教僧教育的人才。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telegram